今年11月初,美国国务院给全球的大使馆和领事馆发了一份内部指令,要求官员在审查长期赴美居住的外国人时,更严格地检查他们的健康、年龄、财务状况,甚至工作技能。简单讲,就是看你会不会“成为美国的负担”。
所谓“负担”,指的是美国移民法里的“公共负担”概念。移民律师贝拉尔迪解释:只有那些可能主要依赖政府现金补助或需要长期机构照护的人,才会被定义为“公共负担”,无法入境。这个定义本身没变。但新指南的重点是——官员必须“特别留意风险信号”。
比如什么?慢性病、财务有限、技能不高、英文不好、曾经使用过公共援助、担保书不足……这些统统属于“警示”。KFF Health News引述文件称,心血管病、呼吸疾病、癌症、糖尿病、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健康问题,都可能让官员认为你未来要花“几十万美元”治病,从而提高审查门槛。

(图片来源:National Post)
也就是说,过去可能不会被追问的健康状况,现在有可能成为官员重点关注的内容。贝拉尔迪直言:对那些本来就有严重健康问题、财务又有限的人来说,申请难度确实提高了。
但这里要给大多数加拿大人吃一颗定心丸。贝拉尔迪明确指出:99%的加拿大人进美国,不用签证,也不需要去领馆办手续,就是直接过边境。对这些普通旅客来说,变化可能非常小。
美国雪鸟协会也强调,目前没有迹象显示,那些以游客身份入境的加拿大人,会受到这项新指令影响。更别说多数雪鸟族都会买全套私人医疗保险,从美国的角度看,这类人并不会成为负担。
真正受到影响的,是那不到1%的加拿大人——必须申请美国签证的人。包括E类贸易/投资类签证、未婚夫/妻签证、家庭或雇主担保移民签证等。例如要在美国做生意、投资开公司,或者要办长期身份的申请者。因为这类签证都需要经过领事馆审查,而不是直接在边境通关,自然更容易受新规影响。
相比之下,加拿大永久居民的处境更敏感一些。与公民不同,PR进美国必须申请签证。因此,美国官员对健康状况和财务能力的严格审查,对他们的影响会更直接。
从政治角度看,这项变化并不让人意外。《华盛顿邮报》认为这是美国政府收紧移民流动的又一步。国务院发言人也表示,当前政策是为了确保美国移民体系不会“拖累美国纳税人”。
虽然政策还没明确波及普通短期访客,但趋势已经很明显:美国正在全面提高对健康风险、财务能力和潜在医疗负担的敏感度。换句话说,将来无论是办长期签证,还是考虑移居美国,健康和财务证明的重要性都会大幅增加。
对加拿大华人来说,如果你只是偶尔跨境购物、旅游探亲,不用太紧张。但若你计划办理长期赴美的相关签证,最好及早准备、完善医疗和财务文件,避免被“健康状况”莫名其妙挡在门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