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略省汉密尔顿市的谢弗斯(Emilee Schevers)是法定失明人士。她使用Meta的人工智能眼镜来检查衣物及过马路。照片:(Submitted by Emilee Schevers)
对杜迪(Andrew Tutty)而言,在开阔道路上驰骋,意味着自由。但一切在他成年后失明时戛然而止。
即便日常事务如烹饪,也足以令这位安大略省基奇纳市居民感到困难重重。设置烤面包机的数码屏幕、或找出正确的面条包装盒这类简单操作,都变成挑战。
但借助人工智能驱动的眼镜,他或可重获部分自由。
这类眼镜原先并非为辅助视障者而设,但杜迪表示,盲人社群正在疯狂使用有关技术,以让他们更独立地生活。
这是什么面条?
杜迪手上有一盒面条。在倒入锅之前,他先询问智能眼镜:这是什么面条?
一个声音回答道:千层面。
这款由Meta研发的智能眼镜,可连接智能手机,接收语音指令。

Meta的智能眼镜,可连接智能手机,接收语音指令。照片:Associated Press / Godofredo A. Vásquez
智能眼镜配合著Be My Eyes
等应用程序,不仅能识别物品、描述环境,还能连接其他协助者,为佩戴者得到额外帮助。
每天早上,眼镜会根据衣物颜色作出搭配建议,让他出门时更有信心:这给予我很大独立性。
这款智能眼镜的价格,相较其他辅助技术亲民。Meta加拿大官网上的型号售价从369至539元不等,杜迪则表示,自己以约250元的促销价购入。
其他视觉辅助设备价格,则动辄上千元。
安大略省汉密尔顿市的谢弗斯(Emilee Schevers)同样属于法定失明人士。她也有使用Meta的人工智能眼镜来检查衣物,但色彩识别功能还有其他用途。
我可以问:’行人交通灯是否变绿了?‘它会回答’是’或’否’。我同时还会留意车流声音,双重确认,以安心过马路。
以往在街上走时,谢弗斯常要停下脚步,反复确认交通标志。戴上这副眼镜后,她无需再掏出手机或向路人求助。
但谢弗斯强调,人工智能眼镜只是辅助她已有的工具和视障者技能,不能完全取代后者。
独立的代价
科技巨头如Meta、谷歌和Snap也致力投资智能眼镜,认为这是下一代的必备品。
不过,安大略理工大学副教授、加拿大可信人工智能研究主席刘易斯(Peter Lewis)提醒,人工智能眼镜也可能反向监视使用者。
智能眼镜能即时传输视野中的所有内容:路标、菜单自不话下,但同时也包括他人面容、私人谈话,甚至住宅与工作场所的内部场景。
这类设备通过镜头捕捉影像运作,会定期将数据传输至大型企业。
刘易斯解释,这些数据还能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如训练未来的人工智能模型,或广告投放。
不应被迫牺牲隐私
杜迪坦言,他不会仅凭人工智能判断前方是否有楼梯或何时能安全过马路。他依赖手杖,必要时寻求妻子或亲友协助——确保关键安全信息来自人类、而非算法。
刘易斯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并非绝对可靠,大众必须明白这些系统必然会有失误,并学会明确判断在甚麽时矢信任它们。
正因如此,诸如手杖这类简单可靠的工具不足或缺。它们性能稳定,不涉数据收集风险,也不会出现算法错误。
刘易斯认为,残障人士不应被迫牺牲隐私,才能实现独立生活。
我们应当设计出不依赖这些假设、真正尊重个人隐私的工具。
Josiane N’tchoreret-Mbiamany de CBC Radio, adaptation en chinois par Donna Ch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