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Menu

台湾2025年大罢免风潮涌起

2025-07-23 |作者:娜塔莎 | 来源:RFI

2025年,台湾政坛掀起前所未有的大罢免浪潮,引起岛内外关注。今天,我们将详细解读这场大罢免运动的背景、原因、进展、社会反应及其影响。
台北市街头民众举牌同意罢免立委徐巧芯 
2025年7月9日
资料照片
台北市街头民众举牌同意罢免立委徐巧芯 2025年7月9日 资料照片 © 法广/陈筱涵拍摄
 

罢免浪潮的政治背景

2024年台湾立法委员选举结果,国民党与民众党组成蓝白联盟,在立法院取得多数席位。执政的民进党成为少数党,形成“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国会中的权力对峙加剧,中央政府推动的政策频频受阻,预算案多次遭蓝白联盟大幅刪减,令行政效能受挫,社会矛盾也逐步激化。

面对逆风,民进党内部及其支持的公民团体积极发起针对蓝白联盟国民党立法委员的罢免运动,掀起罢免风潮。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2025年6月公告,截至目前已有24位国民党籍立委和新竹市市長高虹安的罢免案正式成立进入投票阶段。

立委名单包括 : (台北市第3选举区)王鸿薇、(台北市第4选举区)李彦秀、(台北市第6选举区)罗智强、(台北市第7选举区)徐巧芯、(台北市第8选举区)赖士葆、(新北市第1选举区)洪孟楷、(新北市第7选举区)叶元之、(新北市第8选举区)张智伦、(新北市第9选举区)林德福、(新北市第12选举区)廖先翔、(桃园市第1选举区)牛煦庭、(桃园市第2选举区)涂权吉、(桃园市第3选举区)鲁明哲、(桃园市第4选举区)万美玲、(桃园市第5选举区)吕玉玲、(桃园市第6选举区)邱若华、(台中市第4选举区)廖伟翔、(台中市第5选举区)黄健豪、(台中市第6选举区)罗廷玮、(云林县第1选举区)丁学忠、(花莲县选举区)傅崐萁、(台东县选举区)黄建宾、(基隆市选举区)林沛祥、(新竹市选举区)郑正钤

罢免的核心争议:国防预算与议案分歧

罢免的主诉求围绕着立法委员的政治立场、投票表现以及是否兑现政见。其中,2024年国防预算案的争议最为突出。蓝白联盟在国会以多数优势大幅削减国防预算,引发社会强烈反弹,成为罢免行动的重要触发点。

此外,蓝白联盟推动的国会改革法案和选罢法修订,也激起民进党及支持者强烈不满。民进党批评这些法案削弱其他机关职权、提高罢免门槛,妨碍民主监督。加上财划法要求中央政府加码对地方财政拨款、中央预算遭大幅减少,民众对于政治乱象与经济资源分配的不满声音,成为罢免浪潮的推手。

罢免进展:蓝白联盟立委成为主要目标

罢免行动展开后,蓝白联盟立委成为主要的目标。截至6月5日,已有31席国民党立委罢免案成功送件,其中18人达到130%连署安全门槛,集中在中北部都会区。

相比之下,民进党立委的罢免案进展缓慢。由于第一阶段募集提议书时涉及不實連署引发检调调查及起诉,加上送件截止日期多集中在6月初,民进党方面目前无立委进入罢免投票阶段。

罢免行动的社会影响与争议

罢免运动在台湾社会引发巨大反响和分歧。支持者认为,罢免是公民合法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体现,有助于清除被视为“亲中卖台”的政治人物,促进社会共识与国家安全。

但反对者批评罢免运动掺杂政治报复成分,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更加剧社会撕裂,破坏政治和谐。根据台湾的《今周刊》分析,罢免成败不仅影响立法院权力平衡,也将考验台湾民主制度的韧性和未来走向。

国际社会视角与台海安全

这场大罢免浪潮也引来国际社会注目,中国大陆官方更对此表示关注。官方媒体连篇累牍发文谴责台湾总统赖清德与民进党,称这是“台独势力”内部矛盾激化的表现,中国大陆集中攻击赖清德台独与独裁。

此外,罢免行动折射出台海局势的敏感与复杂。社会对国家安全的高度重视使得相关议题成为政治争斗的焦点。罢免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台湾内部对中国大陆政策的走向,也对区域安全稳定产生潜在影响。

民主考验与政治版图改变

此次罢免运动不仅是一次政治权力的较量,更是民主运作的一次重要考验。无论罢免结果如何,均将影响2026年立法委员选举和政治版图。支持者寄望通过罢免推动清廉、问责,提升政治品质;反对者则担忧社会撕裂加剧,政治极化风险上升。

台湾2025年大罢免风潮正深刻改变着岛内政治生态,也反映出社会对民主与国家安全的复杂诉求。

第一轮票将于7月26日举行,若通过则预计在11月进行补选,法广将持续关注投票结果及后续发展,为您带来及时报道。

Fungo Ads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若有文字、图片及视频等素材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加拿大乐活网 »台湾2025年大罢免风潮涌起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