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国男子被捕 涉跨境走私枪支与芬太尼
据《环球邮报》报道,加拿大皇家骑警与边境服务局联合开展的一项跨境执法行动近日取得新进展。32岁的温哥华男子Jordan Tanner Dakota Treleaven在5月22日在埃德蒙顿被捕,涉嫌从美国非法进口枪支,并参与将少量芬太尼运往纽约州。
图片:Citynews
执法人员表示,该案是自今年2月以来的一项持续调查的一部分。行动期间,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共查获四批、每批约500克的芬太尼,为调查提供了关键线索。
加拿大警方在温哥华一处住宅中执行搜查令时,发现一把非法枪支和约600克芬太尼。目前,嫌疑人正面临七项指控,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并涉及另一名嫌疑人。
△我是可以扫的△
“超级制毒工场”引发关注,警方仅起诉一人
这起案件可能与去年在卑诗省舒斯瓦普(Shuswap)地区被查获的“超级制毒工场”有关联。该工场当时被清出数百万剂毒品,震动整个社区。然而,据《环球邮报》报道,至今仅有一人因此案被起诉,引发公众对执法力度和法律体系效率的质疑。
有调查人员指出,加拿大现行的证据披露制度在处理复杂跨境案件时存在一定障碍,使得司法程序进展缓慢。执法部门之间的协作也面临挑战,影响案件推进。
特朗普政府再度施压,北部边境成焦点
此案的爆发正值特朗普再次就任总统后不久。他曾公开表示,加拿大是芬太尼流入美国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以此为由推动对加拿大商品征收新一轮关税。这一立场在北美引发不小争议。
特朗普的顾问、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Kash Patel在电视节目中声称,尽管封锁边境,但毒品仍然源源不断进入美国,主要通道正是“北部边境”。
Kash Patel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的对手与其他国家合作,从温哥华海上、空中运输毒品入境。” 他还强调美国将继续施压,并呼吁加拿大方面加强执法力度。
△我是可以扫的△
美方数据与言论存出入,加方官员质疑动机
尽管美方高调指责北部边境的安全隐患,但根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4月在北部边境截获的芬太尼总量为6.3公斤,而同期在南部边境截获的则高达近300公斤。两者相差近50倍,令外界对北部边境“高危论”提出质疑。
加拿大卑诗省海关委员会主席Ravi Kahlon批评称,这些言论属于“错误讯息”,其真正目的或为美国对加拿大加征关税寻求正当化。
“他们说是为了打击芬太尼问题,但现实是他们自己的数据根本无法支持这一点。”他说。
图片:路透社
卑诗政界呼吁加强国内执法与审查机制
面对跨境贩毒和制毒活动带来的挑战,卑诗省保守党敦促政府展开更大规模的公开调查。该党公共安全事务评论员、省议员施爱聆(Elenore Sturko)指出,加拿大安全情报局的最新报告已显示,国内的有组织犯罪活动呈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警觉。
她表示:“现在不是争论贸易战的时候,而是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强化打击毒品犯罪的时刻。”
图片:Global News
△我是可以扫的△
边境安全升级,加拿大旅客被加强检查
随着边境缉毒压力升高,不少加拿大旅客反映,在入境美国时遭遇越来越多的盘问与搜查。华盛顿州布莱恩市长斯图尔特(Mary Lou Steward)表示,这些额外检查是执法单位针对贩毒网络的反应。
“毒品进入美国,就意味着有资金流出回到边境,”她解释道,“所以,他们搜查出境车辆时,其实也是在追踪资金链。”
这场围绕温哥华展开的调查和指责,背后不仅涉及毒品贩运,更牵动北美的贸易政策与边境管理议题。尽管芬太尼流入问题不容忽视,但数据表明其主要通道并非北部边境。如何在保护公共安全的同时避免将安全问题政治化,或许正是当下美加双方必须共同面对的现实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