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转运加拿大,货运量暴增
根据全球物流协调平台 Flexport 报告,仅在4月中旬的一周内,从中国发往加拿大的货运量就猛增了50%。报关行和相关行业专家指出,越来越多消费品、化学品和汽车供应商正集中在加拿大建立库存。
据悉,连Amazon和Walmart的第三方卖家也开始在加拿大囤货。他们的策略是:将商品暂存于加拿大的仓库,尤其是保税仓库,在未正式报关缴税前暂不缴纳关税——这一切的背后,是对美国高达145%关税可能放松的期待。
图自:theglobeandmail
保税仓咨询激增,物流公司应接不暇
位于卑诗省本拿比的18 Wheels Warehousing & Trucking Ltd.首席执行官 Michael Kotendzhi表示:“我们的咨询量每天都在增加。”他透露,近期有源源不断的企业联系他们,询问有关保税仓储的服务。
在多伦多,A&A Customs Brokers 的 CEO Steve Bozicevic 在短短三天内就接到五家企业的电话,其中三家希望转运至墨西哥,两家改道至加拿大。
“美国有不少外部顾问真心相信关税很快会下降,他们正围绕这一点向客户提出建议。”Bozicevic说。
图自:theglobeandmail
仓储成本恐超过关税,企业或将折价出售
密西沙加Orbit Brokers的总裁Clayton Castelino同样注意到,客户对这一策略兴趣浓厚,但他本人通常不推荐这么做。
Castelino指出,除非等到明年《美墨加协议》重新谈判,南方边境的贸易紧张才可能缓解。否则企业可能最终不得不寻找替代市场来消化这些库存。
“长期存放在保税仓的成本,往往超过了需要支付的关税。”他说,“在某些情况下,他们更有可能选择在加拿大市场折价销售,而不是无限期等待。”
Castelino估算,这种拖延可能令每个集装箱每天损失200至250加元。仅仓储成本,就可能每周额外增加1,750加元。
加拿大仓储资源告急,这进一步加剧了企业成本。滑铁卢大学供应链与物流教授 Jim Bookbinder 表示,加拿大保税仓库的容量有限,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大规模的库存转移。“以这种方式囤货是不可持续的。”Bookbinder强调。
即便是非保税的传统仓库,也迎来一波客户转运潮,目的同样是“等待关税落地”。Hamilton的 3D Warehousing and Logistics 总裁 Lauren D’Amico 表示,他们4月新增的咨询量中,有38%与此类需求有关。
价格或将下跌,但本地制造业受威胁
Bookbinder指出,对于季节性商品,尤其是服装等类目而言,库存积压意味着贬值与风险双重叠加。如果美国关税政策不放松,囤货的企业将被迫以大幅折扣价投放加拿大市场。
消费者也许因此受益,但对本地企业却可能是另一场“经济风暴”。
Castelino警告说:“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初衷是保护本国制造业,现在这些商品如果转战加拿大市场,同样也将冲击加国本地的生产。”
舒立克商学院运营管理副教授 Isik Bicer 补充道,这些改道策略并非适用于所有企业。部分商品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库存编号、包装标识不一致,直接转销可能面临困难。他甚至认为,更极端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库存商品被迫销毁,造成浪费。
来自供应链管理软件公司 Kinaxis 的商业运营总裁 Mark Morgan 指出,一旦贸易战结束,企业可能还将迎来新一轮挑战。“那时,加美之间的货运量将迅速飙升。之前积压的供应与激增的需求叠加,将使运输成本再次大幅上涨。”
